Search


自耕農的滋味

業界的老友,前英特爾總經理David在臉書上問我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自耕農的滋味

業界的老友,前英特爾總經理David在臉書上問我對「自耕農的看法」。我們家族在19世紀中葉從唐山遷移到宜蘭,一開始造船,之後經商,一個半世紀以來,沒種過田,沒當過自耕農,不敢輕挑的為農民代言。

但母親的娘家(姓呂),應該也是在一個半世紀前,從桃園遷到蘭陽平原開墾,在宜蘭河上游的員山大湖底地區,開墾出86甲農地,不僅成為大地主,甚至在清末還因開墾有功,被封了個七品官。傳了兩、三代之後,外公仍是小有田產的地主,也是專業務農的農戶。

小時候,常去外婆家,我對農民並不陌生。他們不像軍公教子女一樣,沒有雜務干擾,可以專心唸書。我的舅舅、表兄弟們,除了種田之外,還得割草、種菜,餵牛、餵豬,甚至還得做點家庭副業貼補家用,搭不上工商業大潮的母親娘家,家境從富農變成「弱勢農村」的一員。以我的理解,農人比軍公教、工商家庭的子女,要辛苦太多了!還好,表弟們太優秀了,不進補習班的三兄弟都靠自已唸完國立大學的研究所,幸好時代也沒虧待他們,他們透過讀書,成功轉型翻身。

有人說,農地值錢,也以「田僑仔」稱呼農地地主,但大家可能沒想過,現在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僅剩30%,多少是因為農人成為弱勢族群之後,而不得不賣掉祖居土地的?失去土地的農民,還算是農民嗎?

David說,他們家族自始至今,沒賣過一塊地,一直在土地上安居樂業。了不起!我們感謝那些守得住土地的農民,因為他們,台灣僅剩不多的農地才得以涵養水源;因為他們,我們才有四時不斷的水果、蔬菜。別再調侃農地漲價,喊農民是「田僑仔」了,他們對台灣的功勞,不會少於軍公教人員的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電子時報、科技行腳
View all posts